Fly Me To The Moon
人类登月50年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50年前的7月20日,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第一次登上了另一颗星球——那颗陪伴着我们千百万年的星球。

天维网周末深读:人类登月50年

1969年7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计划第五次载人任务正式施行。 3名日后被载入史册的宇航员,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巨大推力之下冲出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载人登陆另一颗星球的艰巨任务。

在100万现场人群及世界各地总计超过6亿人的注视下,三名宇航员踏上了去往另一颗星球的冒险之旅。

Skykiwi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2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轨道,速度达到7.67千米/秒。飞船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使飞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让阿波罗11号进入地月轨道。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并旋转180°与三级火箭内的登月转接器中的登月舱连接。

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使飞船减速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困难。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海基地”。

2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鹰号”登月舱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Skykiwi
登月全程示意图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并开始下降。

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

在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 Bales)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登月舱。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30万公里外的地球上,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后来发现,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使计算机仍然监视并不在使用的雷达。由于在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史蒂夫·贝尔斯后来获得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在鹰号降落六个半小时后, 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出那句响彻半个世纪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奥尔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两人在月表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标本。

Skykiwi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登月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阿波罗计划因冷战而起,但它不但终结了美苏之间的冷战,更重要的是,让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更进一步。

从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起,人类,成为了一个星际种族。

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这50年中,人类从后工业时代跨越到信息时代,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各种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类的触角触及到遥远的星际边缘,也触碰到谜团一样的量子世界。

然而,那颗曾然无数人魂牵梦萦的星球,在阿波罗计划停止后就再也没有人类踏上去过。

50年中,无数阴谋论者不断质疑登月计划的真实性,列举出诸多他们认为不合逻辑的“漏洞”。而做为航天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也在没有任何登月计划。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数字化不是人类的最终出路。它像一个美好的幻觉,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但人类做为一个种族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重返太空。

人类的未来,一样在星辰大海。

如果整个宇宙是一片森林,50年前的登月之旅就是人类从树洞里小心翼翼地向外踏出的第一步。然而50年过去,人类却始终没有踏出实质性的第二步。作为一个形式上具备星际航行能力的物种,人类的勇气在数字时代迷失。

远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近到每一个远离家乡的移民,向外探索始终是人类最原始、也最高贵的精神之一。

在对月球的探索上,除了美国,中国也没有放弃追赶的脚步。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并于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其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成为中国第一辆月球车。

Skykiwi

2019年伊始,“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再次实现另一次历史突破。

Skykiwi

如果人类的未来在星辰大海,那么人们还会继续向外探索吗?

在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之际,许多人给出了乐观的答复。今年4月,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确认,美国计划在2033年将宇航员送上火星,并在 火星上生存两年。

尽管有许多政客都认为这一目标有些不切实际,但NASA显然对这一计划胸有成足。在目前NASA的财年预算中,有超过半数的预算都用来进行空间探索(总额为210亿美元)。

此前在2017年,特朗普曾签署一项法案,首次明确要求NASA论证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的可能性。火星,会是人类征服的下一颗星球吗?

最后,让我们链接NASA频道,重温50年前的那个七月。


天维网周末深读
祝大家周末愉快

   

Contacts

Email: news@skykiwi.com